当前位置:bodog官网,bodog88官网 > 部门专题>市统计局专栏>政府信息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统计数据及解读>统计分析>统计分析
消费市场稳中有增 市场活力不断彰显 ——运城市一季度消费品市场分析
发布时间:2024-05-17 10:23

  今年以来,运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,切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,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。一季度,运城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部分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释放,网络购物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,出行类相关消费表现突出等,全市消费市场整体向好发展。

  一、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

  (一)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县乡市场占比稳步提升

  一季度,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94.6亿元,同比增长3.3%,比上年同期(3.2%)提高0.1个百分点,比上年全年加快(2.6%)0.7个百分点。

   在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等因素带动下,县乡市场销售持续稳定增长。一季度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.1%,高于城镇增速1.1个百分点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8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
  (二)商品销售稳定增长,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释放

  从商品类值看,限额以上单位中五成以上商品类值零售额实现增长,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总体增势良好。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、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2.3%和30.2%,以上2类共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0.7个百分点。

 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,居民发展性消费、享受性消费在持续加快,大众消费已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、享受型、健康环保型转变,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。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.3亿元,同比增长24.6%;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实现零售额1.3亿元,同比增长78.5%;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.8亿元,同比增长24.8%,以上3类共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.4个百分点。

  (三)线上消费增势强劲,实体店铺平稳增长

  大数据、互联网、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,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,直播带货、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6.3亿元,同比增长20.6%,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4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吃类、用类同比分别增长19.7%、258.6%。

  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,消费体验不断拓展提升,实体店铺商品零售持续稳定增长。一季度,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实现71.4亿元,同比增长1.9%。其中,便利店、超市、仓储会员店、专业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.0%、7.0%、3.9%和9.0%。

  (四)假日消费持续火爆,出行类商品支撑有力

  春节、清明节无论是出行人数、旅游收入,都已经超过往年同期水平,加之网红品牌带动了假日消费,也有力支撑经济的恢复。一季度,全市餐饮收入实现14亿元,同比增长6.3%,高于商品零售3.2个百分点。

  出行类商品支撑有力,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。随着居民旅游热情高涨,加之假日消费凸显影响,极大地促进出行类产品的消费。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6.2亿元,同比增长7.9%,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.1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.5个百分点。

  (五)居住类商品由负转正,绿色消费深入人心

  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与居住相关的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4.6%、19.4%,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3.5、25.2个百分点。以上2类商品共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.0个百分点。

  绿色消费深入人心。近几年,大家都在追求健康出行、绿色出行,尽管燃油车销售这两年增长放缓,但是新能源车销售这些年持续强劲。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.2亿元,同比增长60.6%,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。这些既显示了消费领域持续的活力,也呈现出消费发展的新趋势,值得关注。

  二、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

  (一)汽车类零售额增速下滑

  今年以来,受燃油车销售下行,汽车销售呈负增长状态。一季度,全市限上单位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4.2亿元,同比下降0.9%,比上月下降4.3个百分点,低于上年同期水平5.2个百分点,下拉限上零售额0.3个百分点。其中,3月份,限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实现8.6亿元,同比下降7.8%,下拉当月限上零售额2.3个百分点。

  (二)部分商品增长乏力

  一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部分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出现下降,其中饮料类下降2.9%,烟酒类下降6.5%,服装鞋帽纺织品类下降7.4%,中西药品类下降0.8%。居民对升级类商品消费趋于理性,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长乏力,其中金银珠宝类下降7.1%,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0.3%,体育、娱乐用品类下降8.6%。

  (三)限上住宿业呈下降态势

  限上住宿业商品销售复苏有待稳固。1-3月份,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.7%,是批零住餐四个行业中唯一一个呈负增长的行业,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7.4个百分点。1-3月份,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.1%,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.5%,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.0%。住宿业营业额增速比批发业、零售业、餐饮业分别低9.8个、6.2个和3.7个百分点。

  (四)县域之间消费发展不均衡

   一季度,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.8%。全市14个县(市、区)、开发区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增速为负的有3个,下拉全市1.6个百分点;增速高于全市的有9个,上拉全市3.4个百分点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最高的县和最低的县相差了51.7个百分点,县域间发展不均衡,制约了全市限上消费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。

  三、关于加快消费品市场恢复的几点建议

  (一)部门联动,推进月度入库工作

  在全市消费品市场复苏过程中,新增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增长优势明显。各县(区)统计局要联合商务、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,以“五经普”为契机,全面摸底全市范围内批零住餐达限企业,对发现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新开业企业,及时指导企业申报入统,准确把握时间节点,随时关注审核进度,确保符合标准的单位能够及时纳入统计库,为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快速复苏增添新生力量。

  (二)精准施策,激发消费市场活力

 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,各县(区)要将根据本区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促消费活动,一是聚焦汽车、石油、家电、家居、文旅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,不断研究优化政策,提高产品品质,激发消费市场活力。二是聚焦就业、增收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方面精准施策,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,切实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,让百姓富起来,稳步提升消费信心。

  (三)加大企业扶持力度,激发市场活力

 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调研帮扶力度,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、行业发展态势、成本费用等情况,了解企业经营的难点堵点,及时有效给予企业政策扶持和精准服务。坚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,多措并举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带着真情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,提升市场主体信心,激发市场活力。